大宋骠骑大将军带领十万京军南下沿途收集粮草,一路“奋勇清剿”海贼和叛宋逆贼收复失地,战果不俗,“锐不可挡”,“急急”杀奔苏杭地区,等到得长江,苏杭在望,半个多月已过,海盗大军果然已经劫掠完撤走了,不用死战了。
官兵皆喜,放眼望去,长江北岸沿江停靠着密密麻麻从东到西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大小小河船。
这些船只中,大型的是海盗劫赋税时所得的官府的漕运船或豪商的商船,更多的是从江淮内陆各地乘船主动来投靠的移民家丢在沿海河口附近的大大小小船只,有货船有渔船,一时数不清有多少。
官府的船缴获了是功绩。其它船只则代表着巨额钱财,夺回再卖给需要船的百姓,即使便宜处理也好大一笔收入。
官军心里都明白,眼又红了。
家里靠水用得上船只的官兵眼更红,无不想为家里弄到免费好船。这比钱都好。大宋造船工匠奇缺,一般人家能拿出钱也未必能订做或采购到想要的船,只能干瞪眼看着有船的人家发水上财。眼前有这么多无主船,怎能不红眼?
而朝廷大军浩荡天威一降临,屑小海盗就“吓得屁滚尿流”,仅剩下的在江北沿岸抢掠的少部分水贼也“仓皇”丢下沿江河船,逃上海盗船匆忙出海逃走了。
在骏马上高坐的威风凛凛骠骑大将军眼望溃逃的海盗,意气风发,傲慢不屑地说声:“算你们识相不敢捋本官虎威。否则全将你们收拾了丢江里漂到海中喂虾兵蟹将。”
在下属官员的一片马屁声中,官兵轻易夺回了船只渡过长江,并“血战”数场夺回了(空城)苏杭二州,主帅大将军不愧是国朝最高品大将,英明果敢指挥有方,禁军将士也勇猛顽强,斩贼上万,重创海贼上报大捷。
至于没真和海盗血战,证明战果的贼人首级从哪里来?
嘿嘿,江南有海盗杀人留下的众多死尸可代替,把脑袋搜集起来就能应付万一天使来查对。
反正这里的官吏全死绝了,当地的人都没多少,天气又炎热,尸体腐烂得快,早死的还是这些日子杀的都是个烂,难以分清,没人能揭破这把戏,战果想怎么骗就可以怎么编。
帝阅罢奏折,大喜,下旨嘉奖,并令大军分驻苏杭两城阻止海盗再犯并震慑江南不法之徒迅速恢复秩序。
海盗已经完成沿河运输和接应内地大股移民潮的任务,故意留些人手控制着那些用完了的河船滞留北岸等着官兵来接收,为的是避免这些船被盘踞在太湖三山岛刘梦龙负责训练的摩尼教水军得了去闹瘫江南钱粮供应大宋的水运渠道。
骠骑大将军在忙着处理船只发财。高俅这方面则战果更辉煌。
谁若敢说高太尉不通军事不负责任不重武备,只是个球踢得让皇帝欢心的弄臣,不配为统军殿帅,高太尉指定不服。
他这几年,特别是在淮西闹起了王庆、沿海闹起强横海盗,感到威胁后就大力整顿中央禁军,把老弱不堪的不论是官是卒全部逐步裁撤赶回老家,按宋太祖当初制定的军策,从全国各军抽调年轻力壮骁勇善战将士充入中央禁军,不足部分从民间选拔高大强壮有些武艺的青壮补足,经过整顿,不说战斗力到底怎样,起码一眼望去全是精壮有活力的年轻将士。
这厮另有种魄力,带着三十万精锐京军很快离开京城,却不是急奔向正被海盗大肆劫掠的江淮沿海地区狠打海盗,不向东走而是向西去了,令两副将,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分统十万大军,自带十万最高大强健的模范样子军,一线排开,以清除潜藏在大宋私通海贼祸害朝廷根本的罪恶走私犯和海盗为名,开始屠杀劫掠江淮地区的大户。
大军扫荡到之处,无论是城里的巨商还是乡下的大地主,无论是有官宦靠山的还是没官府背景的富户,凡是和蔡京白时中张邦昌童贯等重臣没直接利害关系、靠山不够硬的、奈何不了如今的皇帝第一宠臣高俅的富豪,全在劫掠目标当中,连当地州府大员的关系户也不放过。
如今的高俅除了忌惮朝中极少数人之外,谁也不怕,有那些权臣支持和帮忙做掩饰,有皇帝清理和打击走私削弱海盗的无比强硬决心,他更无惧。
高俅深通为官之道,精明油滑得很,敢下狠手,敢得罪大批官员,却也不是仗着势力和武力一味地蛮横瞎来。
能富得流油,能关系不硬却广占田产的江淮豪富没有一个不是和走私有关的。
按大宋律法,走私破坏正常商业行为,逃税的,贩卖朝廷规定的违禁物品谋取暴利的,全是死罪。
身为宋民,你就是贩卖些私盐,官府抓到了也得砍头示众。
高俅此行没杀错抢错,先有了下手依据把柄,并且区别对待,把那些无足轻重没可能威胁到他的直接灭门,而有关系能参奏弹劾他的,则一律严刑拷打审问出通匪口供,把这些人家中能干活的男丁一律押在军中充当苦力帮大军干运输扎营等重活,这样将士们在有抢劫小财发的同时还能轻松开心,更拥护太尉大人,而人犯人质还捏在高俅手中。
这些人质的亲戚、关系户靠山官僚若敢因利益受损而巧言令色参高太尉,高太尉就能反手把其牵扯进眼下第一重罪的走私通匪大案中搞得敢弹劾他的官员获罪而家破人亡。如此一来,谁敢弹劾触怒高太尉的权威。
高俅也有安抚地方主要官僚的手段。
他把三路大军劫掠到的金银珠宝名贵字画等金贵值钱东西一律自己收在中军随中军而行,并不急于解回京中,一是此时送回太招人眼,二是自己控制不了,等大扫荡结束,赶走了海盗,他要统一盘点清楚收获,掌握主动权,算计好和部下以及蔡京梁师成等人如何分脏、要上交多少到国库合适,把笨重的铜钱却交给当地官府换成银子上交东京,把从地主家缴获的无数粮食除了大军在当地食用的之外,也全部交给当地官府缴纳到东京,以此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和东京缺粮的饥饿之忧。抢到的粮食并不带走当军粮是因为,军粮在下一地再抢。
江淮大户多得海了去了,何愁大军到处缺粮吃。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