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馆内人们的讨论声越来越剧烈,程知远把基础的一个公式列出之后,下面的人几乎就炸开了锅,就像是沸腾的开水,而那些士子公卿,就像是一个个鸳鸯般的饺子,义无反顾的向里面跳了过去。
一蹦三尺高,浪花溅五侧,人们的唾沫差点化为汪洋大海,好在不少人发现这种激烈的行为过于失礼,于是也便有意识的放轻声音,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帮人的分析所激怒,声音从轻柔瞬间又提高八度。
若是菜市场买菜的大妈在此,也要对这帮人甘拜下风。
学宫的风气很好,甚至可以说是理想中的大学模式,当涉及到学术之争的时候,寸步不让成为常态,而不是专门为了抬杠而去逼迫,讲学是正确的,知识高于一切的观点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稷下学宫人的心中。
彭鹜便是在和蒿麓、猗匡在唇枪舌战,儒生们在这个时代可不仅仅只有嘴皮子厉害,动手的功夫同样不弱,好在颛孙师和仲由两系的人没有在此,否则说到兴头,若有辩论不过,强词夺理者,便一定要拔剑出来,外头单挑,必须要见见血不可。
纷扰嘈杂的声音,这种激烈的辩论场面是从没有人见过的,往往学宫讲道,都是圣人在上叙说,下面的人挨个来提出问题,但却从没有如此放任自流,宛如失礼无礼,然而齐王和君王后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而是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真正的百家畅所欲言,而不是按时按点,各家圣人来此讲学。
这才是真正的探讨学术!
齐王法章的眼睛越来越亮,而他自己也在思考程知远提出的那个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求出什么?”
他问君王后有无破解之法,因为在齐王看来,自己的妻子是极其聪慧的,而自己远不如她。
君王后想了想,她亦是仙人,但她掩饰的功夫比程知远要好,这是因为她本身的特殊性,那口箱子不显化的时候,她对于其他仙人来说,更难以被“同门”发现。
而程知远作为说剑人,可以说是五十二仙人当中最难以掩饰的了。
剑者必须要有锋芒。
所以说剑人的更迭往往比其他人快,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说剑篇喜欢找一些性格不太好的人,而这些人又往往喜欢怼人。
怼成功了扬名天下,怼失败了身死道消。
君王后在思考那个公式,她的眼睛闪亮着,似乎从里面求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字。
但齐王则是开始苦笑,并且咧嘴,他发现他似乎跟不上自己妻子的节奏了。
但他可是齐王啊,为了维持自己的威严,所以即使跟不上节奏,也要在这里奋力思考。
那句话说得好,如果全班都在努力学习,而剩下一个玩手机的人,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有意思了,他也会开始学习。
何况齐王的学识本来就很高,没有玩手机的人,更能迅速的融入到这种氛围当中。
“我解出来了,这一定是对的!”
忽然响起的声音存在于熙攘之声聚集的潮水中,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那个士子奋力挥舞手中的竹简,他低着头解了半响,此时自觉得已经破解了这道公式!
他奋力的推开人群,一边高呼:“太学主!太学主请看我的卷宗!”
手臂挥舞,但是没有递到太学主面前,而是被齐王拿去了。
这个士子吓了一跳,而齐王对他微微一笑,把这卷宗拿走,边看边走,最后递给程知远时,他也看完了。
齐王当然不会说是抄答....嗯,找灵感,威严还是要保持的,所以就说了一句不错,当然是不是不错...他确实是觉得还可以。
程知远看了看那个公式的答案。
用一与无表示一个卦象,所以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一个分数,无为阴,一为阳,中间加个横向,转九十度,写在需求卦象的右边。
最简单之“卦”两仪,即阳仪和阴仪,太极亦可算是“卦”,是无(0)爻卦,阳仪以一表示,阴也是无,但而其次序则以阳在先,阴在后,所以这里,阳是一,阴则变成了二。
这便是易数的十进制。
阳卦序为一而阴卦序为二;故阳之十进,一加其卦序一便是二,阴之十进,无加其卦序二亦是二。
程知远所列的是一个基本的公式,但是因为计算方法是用的《连山》,所以不仅仅要解数字,还要从数字之中寻找卦,在卦象中反向推导数字,同时还要“验证”。
“这个....不对。”
程知远摇了摇头:“计算方法错了,看来这位是比较喜欢文科,而不太喜欢数字的应用。”
那个士子好不容易挤过来,却听到这般无情的话,顿时有些丧气。
但同时边上又有许多人把他挤开,并且同时呵斥道:“快快快,下去,别耽误我等与太学主验题!”
这帮人把那失意的士子挤开,随后各自上前,倒是显得有些恭敬的递上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远看了看这几份,眼神微动,虽然有几个还算可以,但都没有让他感觉到特别优秀。
因为答案并不是单纯的一二三,还有解读的卦象,而由于这次是基础教学,所以有很多人在解读时错漏百出。
连山这东西,和数学一样,解读时候不能有半点马虎,有很多额外的隐语是不会告诉他们的,就像是龙素解答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最正的山天大蓄卦,以她的智慧都需要用上假设以及反转。
虽然那是因为她不知道真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但她的思路是没错的,这种东西,如果不能发散思维去解读,最后只能落得一个身死道消……呸,是只能落得一个失败在胡同里的结果。
程知远把这些卷宗打回去,他不打算仔细解答,因为这也是学宫的规矩之一,任何人教学都是有所保留的,当然老师的“有所保留”,其实正是为了让下面的学生去“悟道”(思考)。
如果告诉他们这道题怎么解,这个道理是什么含义,那么很多愚钝的人就会对这种道理不断尊奉,甚至盲目的追逐,到最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好的例子就是后世的儒家,自从八脉传人尽灭之后,后来的人便不算是儒家了,只能说是“读书人”。
读书人不等于儒家。
只知道照搬书本的道理,不知道后面究竟带着哪些意义和道理,这种愚钝的学习,适合大规模培养人才,而不适合学宫这种精英教育。(古时候能进学宫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了)
这就连孔子都不赞成这种学习方法。
当然时代有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国情也不一样,有的时候阻挠改革和横插一手的,往往是宗族世家,豪门……
当然,春秋战国的求学风气,相比后世很多时代来说,那是要好太多了,这一点上,是和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衰落,诸侯并起有关系的。
不过这时候礼法虽然崩坏,却还没有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在人流中,好看的素手握住青色的小刀,又有两指夹着一根粗糙的古笔,龙素在竹简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但是看着前面纷繁的人群,却有些踌躇,没有立刻过去。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